圖片來源 |Freepik
《最低工資法》於2023/12/12正式由立法院三讀通過,同年12/27經總統公布法律於2024/1/1生效;勞動部也依法於2024/9/4召開了首次的「最低工資審議會」,而這項法案對企業、勞工分別有什麼影響呢?規範的內容是什麼?「最低工資」和「基本工資」一樣嗎?
為什麼會有《最低工資法》?
根據勞動部新聞稿說明,《最低工資法》是為了保障勞工及其家庭的生活,在不斷通膨的經濟環境,讓勞工在正常狀況下有可以支應正常生活的薪資水準。
原本的「基本工資」,是依照《勞基法》第21條第三項規範訂立《 基本工資審議辦法》,屬於「法規命令」,法律位階較低,多次修正後也漸漸較難符合現行狀況;因此政府透過提案立《最低工資法》,將其提高到「法律」位階,除可以提高政策的執行力及效力,也打破每年工資調整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。
「最低工資」和「基本工資」有什麼不同?
看到這邊,應該很多人有疑問,不是之前都說「基本工資」嗎?難道新法案的「最低工資」又是不同的呢?
答案是,「最低工資」就是「基本工資」。國際上目前包含美、英、德、日及南韓等國皆有訂立「最低工資」專法,因此期望透過立專法的同時,使用世界各國上普遍採用最低工資( minimum wage )用詞,接軌國際。
《最低工資法》六大重點全解析,對企業與勞工的影響?
《最低工資法》共計19條,規範的對象與適用《勞基法》的對象相同。勞動部也特別整理了六大新法重點,一起來看看吧!
一、組成最低工資審議會,每年度定期審議「最低工資」
勞動部召集勞方代表、資方代表、政府代表2人、學者專家4人等四方代表組成「最低工資審議會」(下稱審議會),於每年度第3季召開會議,希望透過各界對話討論的機制,擬定具有共識的最低工資調整方案。
圖片來源 |勞動部
二、明確審議參採指標
《最低工資法》明訂應以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(CPI)」作為應參採指標,以維持勞工必需之購買力;此外,也另訂立10項相關數據、實際社會經濟狀況做為得參採指標,全面依照整體經濟社會情勢綜合考量,讓審議機制有確切的數據做為輔佐,並保持相當彈性。
圖片來源 |勞動部
三、完備議決與核定程序及行政院退回之重審機制
審議會以「共識決」為原則,如無法達成共識,再以多數決作成決議。這部分為確立最低工資之核定實施程序;此外,如審議結果如遭行政院駁回,也規範啟動重審機制,以確保決策的連貫性與效力。
圖片來源 |勞動部
四、建立跨領域研究小組先行評估機制
除審議會外,《最低工資法》規範主管機關應提前成立研究小組,成員應包含學者專家及與國家整體經濟社會情勢相關之部會代表。研究小組主要應研析最低工資實施的影響,並就審議指標數據的變動幅度與未來變化綜合評估,並將研究報告及最低工資調整建議,提供審議會作參考。
五、確保勞工最低工資權益並定明罰則
《最低工資法》也加強法律執行力度,明定違法「最低工資」的罰則。無論什麼狀況下,企業都應遵循政府公告的「最低時薪」或「最低月薪」規範,如給薪低於最低工資,將處新臺幣2至100萬元罰鍰,主管機關也得依事業規模、違反人數或違反情節,加重其罰鍰至150萬元,並會公布事業單位名稱。
六、與基本工資制度順利接軌
2024年度基本工資已經公告,因此在最低工資公告實施前,將繼續適用原核定的基本工資,也同時規定首次訂定之最低工資不得低於原基本工資。
《最低工資法》是工資的最低標準,無論雇主與勞工有什麼勞動協議,如內容違反《勞基法》或《最低工資法》,都無法成立,且如違法給薪查證屬實,也將有高額的罰則,因此企業及雇主應更謹慎處理勞工薪資問題,特別提醒,如公司有設立「全勤獎金」等的名目,也可能造成實際發放工資不合法的情形。
此外,新法的上路也意味每年工資水準都將依審議狀況調整,除因謹慎避免給薪低於最低工資外,也建議企業定期檢視員工的薪資狀況,通盤檢視,並衡量實際職場的情形,以免低於同業或相關職位的薪資水準,造成無法彌補人力缺口。
對勞工而言,政策執行後,每年最低工資都將依政府審議結果隨之調整,勞工也應關注相關資訊,避免自身權益受損喔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