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財政部「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」統計,台灣書籍出版業銷售額,從 2010 年 367 億跌到 2020 年 183 億,消失的 180 多億跑到哪裡去了?民眾不愛買書,還是不愛學習了?
因為閱聽行為的改變,出版社書籍銷售量突然暴跌,近兩三年已維持在 180 億左右,出版業也針對這一現象有諸多討論,文化部甚至祭出 200 萬補助,鼓勵出版業積極進行數位轉型,而財政部「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」統計的數位書籍出版,銷售額從 2013 年開始連年成長,從 1.05 億到 2020 年的 6.79 億,這無法代表,民眾是否喜歡買書,也無法證明出版業數位轉型的成功與否,但可看出,民眾已經開始接受網路閱讀。
不過,即使數位書籍有明顯增長,卻只是一小部分,出版業消失的 180 多億,到底去哪裡了?
圖片來源:Pexels
消失的 180 多億跑去哪–社群、線上課程
現在點開 FB、IG、YouTube,到處都是免費資源,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學習教材,比如如何剪接、知識懶人包、投資資訊等等。資訊流通太便利、太快速,再加上社群的特性,民眾的注意力縮短,精簡有重點的資訊深受喜愛,閱讀長篇內容反而更吃力,降低購書意願。
但這不代表,所有人都不願意為知識付費了。《遠見》攜手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」,調查線上影音付費行為,就有發現台灣 52% 民眾,願意為線上影音內容付費,其中,願意掏錢購買的原因,以內容實用性和獲取新知最高。近年來線上課程平台越來越多,包含 Hahow、Yotta、Pressplay 等等幾大知名線上課程平台,開課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元,可以發現,線上課程與線上學習已成為一種趨勢。
總結上述,民眾不是不買書,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獲取知識,如果知識內容具有「價值」,民眾還是願意用合理價錢換取知識內容。
延伸閱讀:線上課程的未來趨勢
圖片來源:Pexels
出版社只能被數位浪潮吞沒?
雖說數位出版的狀況好轉,但不代表在數位知識產業中可以安然生存,近年,數位知識付費產業越來越多,它的優勢在於,可以根據趨勢隨時更改原有內容,或是立即的推出相關知識產品,比起出版書籍,時間與內容調整相當彈性,若只是把紙張轉為數位,而忽略數位市場的特性,無疑是在困境中,再為自己挖陷阱。
目前線上知識付費產業有兩種商業模式,一是訂閱付費制度,比如端傳媒、蘋果日報,每月付費,可觀看完整文章或不同內容,隨時可取消;二是一次性購買,像是 Teaches 趣開課 的線上課程,一次買好、終身可看。
那麼,出版社該怎麼做呢?只能競爭嗎?
圖片來源:Pexels
出版社 x 線上課程 用合作取代競爭,共創新合作模式
其實,出版社可以選擇跟線上課程合作,而且在某方面來說,出版社還有絕對的優勢。
線上課程平台,一開始需要找老師開課,後面品牌名聲打響後,才可能有較多的老師主動找上門,但相反的,出版社手上握有專業、學富五車的作者,且長年經營之下,作者們也較信任出版社的編輯們,Teaches 趣開課 近期就發現,前來開課的老師,都會和出版社編輯一同前來,向他們徵求建議。
這也是出版社另一個優勢:對內容的判斷和敏銳度,長年的鍛鍊之下,出版社了解哪些主題較受歡迎,怎麼樣包裝可以讓書本長期銷售,內容怎麼切分章節比較順暢、易懂,這如同線上課程章節一樣,需要理解老師的開課主題、規劃章節內容,思考怎麼讓課程長青。
不過,在數位行銷、數位經營、影音拍攝上,出版社或許就沒有那麼大的優勢,這也剛好和線上課程團隊互補,由出版社提供內容規劃建議、幫助作者開課程,而線上課程平台則提供數位資源,提供彼此的長處,創造新的合作模式。
延伸閱讀:為何老師需要建立線上課程?
你們有知識,我們有資源
Teaches 趣開課 提供行銷規劃、影片拍攝、客製化網站。
客製化網站可讓作者們擁有自己的網站、打造專屬內容,比如將書籍作品放在個人網站上,提升個人專業形象,又能多一個宣傳管道,另外,也可以將書籍與課程結合,作為滿額加購商品,或是限量贈送等等。
行銷規劃以及影片拍攝,Teaches 趣開課 有專業團隊幫助作者們拍攝宣傳影片或是正式課程影片,且在數位平台上,為這堂課規劃行銷計畫,在社群上曝光、發酵。
如果你也有興趣跨入線上知識產業,歡迎到 Teaches 趣開課 官網了解更多,或在 Teaches 趣開課 部落格,看更多關於線上知識產業的文章!
Comments